京漂律师在城中村挂起了“法律咨询”的小红牌子...
公号“照澜皖北”发文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小王是个北漂律师,坦言个人落魄到,住在北京东北面的城中村的群租房中,室友有瓦工和骑手小哥;从2022年末到2023年初没有接到一件案子;中午饭去麦当劳肯德基在服务员收拾之前抢占位置吃别人剩下的东西,晚上等超市丢弃当天必须销毁的食品捡着吃......别说下个月的房租,一天的口粮钱都是问题。(文章阅读链接是《风骚律师丨我把法律咨询的牌子挂进了城中村》)
小王说,尽管自己是饱一顿饿一顿,但村里的北漂一族来咨询的,绝对免费,分文不收。现实的大环境下,北漂律师的第一课是活着,学会活着,才能再谈理想。有一批人,理想一次次怦然坠地,还要一次次继续努力,撞个头破血流。法律咨询的牌子挂进城中村,他的回答是——为天下主持正义,成就不世功。
这个文章的作者,是烟语君的网友。本来说好要让本号转载他的文章的,可到发文的时候才发现他没弄好设置,索性就借他的文章大概写个评论文章吧。
二是有律师分享到,朝阳法院门口坐着的那些揽案的年轻律师。一个戴着眼镜的小姑娘,用极标准好听的普通话询问路人是否需要法律咨询。马路上人来人往,能让律师加入街头销售人员的行里,不知道是否有悖当初选择律师的初衷,不知道经历了如何的内心挣扎?律师最后感慨,活着不容易!
很多资深律师都会讲的道理是,律师是一个自由职业,收入方面有着明显的二八定律,但只要顶住刚入行时三五年的艰难期,就会实现收入无限潜力、上不封顶的飞跃,并且举出自己乃至成功律师的例子,激励年轻律师。
千万不要忘记了,这么说的律师,他们的成长经历,是伴随着什么大环境——律师数量二三十年间实现五六倍人数的增长,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几十年造就了律师行业业务量的供不应求......可如今乃至今后,还会有律师数量供不应求、法律市场成倍增长的大环境吗?如此大环境下的律师成长经历,还可以学习、复制吗?
影视剧里,律师都被塑造成了高收入群体,现实生活里,不知道是拜导师所教,还是装潢需要,律师们也刻意打造自己的高大上人设。这样的指导思想,是否适应当下乃至今后的律师,特别是年轻律师的发展方向?
最近,跟一个大学毕业两年刚通过了实习考核期的年轻律师聊天,发现其张口闭口的都是律所领导传输的执业思路,讨论起法律问题始终都离不开法律规定,当被问及离开了律所之外如何开拓案源,当法律规定没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落实如何处理时,一脸的茫然。
还是最近,有个律师向母校捐助了10万元,母校为此发了一个简讯,称赞其为母校的杰出校友、成功人士,号召年轻学子向其学习。在朋友圈,这位律师发了一段自我感慨,大意是,虽然身在名所,但自己目前正在为案源和下个月的收入发愁呢。
说了这么多,举了这么多例子,无非就是让人明白如今律师行业的现状,说明以往的律师发展思路已经到了不得不更换思维的地步了。根据烟语君的观察,律师行业已经进入了业务量停滞甚至还会下降的地步,可每年还会有数万名新人涌入律师行业。
如此情况下,年轻律师,就不要再抱有熬过几年业务匮乏期就会自然迎来功成名就的事业稳定发展期,也可能迎来的还是一如既往的业务匮乏期。
唯一的出路是,学习以上例子中的小王律师,既然有限的业务已经被那些大型律所、律所里的资深律师所垄断、所挤压,那就放下手段,把律师业务向社会一线群众推广。
就像上文中的小王,快递平台、快递站店有自己的律师队伍,为何不去向快递员队伍寻找潜在的法律客户?虽然他们付不起高额的案件代理费用、法律咨询费,但帮他们打回来合法受益,他们能让你白干?
谁说律师只能白领?不违法乱纪,向需要的人群提供法律服务,同各行各业一线人员的交往中丰富社会阅历,知道法律规定在挫折中思考如何实现,并且以自己的法律知识赢得职业尊重,算不算小王说的,“为天下主持正义,成就不世功”?
加油吧!城中村的“法律咨询”!
往期文章:“霸气”的告知牌:律师,法院不是当事人,不需要你普法
往期文章:劳荣枝律师被立案调查,律师到底能不能发文评议自己代理的案件?
往期文章:行贿律师的盛行,可导致行业性的逆淘汰,伤害法律的公信力
为方便与网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本号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其他媒体进行转载,侵权追究法律责任。